多措并举筑牢臭氧层防护网 撑起绍兴碧水蓝天“保护伞”
每年的9月16日为国际保护臭氧层日。昨天,市生态环境局举办相关纪念活动,旨在进一步强化履约城市责任担当,呼吁相关企业逐步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为推动全球臭氧层逐步恢复、减缓气候变化作出应有贡献。
臭氧层位于距离地面约15~50千米的平流层,虽然看似稀薄,却集中了地球上约90%的臭氧,是阻挡紫外线的天然屏障。然而,随着人类工业生产活动的持续扩张,含氟制冷剂、泡沫塑料中的发泡剂等消耗臭氧层物质(简称ODS)被制造并使用,成为破坏这道“蓝色屏障”的“隐形杀手”。在全球携手应对臭氧层危机的治理背景下,1991年,中国正式加入《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积极履行国际环境公约义务。
作为浙江省重点履约城市之一,绍兴的化工医药、制冷设备、保温建材等产业体系完备,ODS的使用与管理贯穿生产生活多个领域。市生态环境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这些物质若缺乏规范备案与有效监管,一旦泄漏或违规使用、处置,可能会加剧臭氧层空洞,影响我国履约大局,同时也可能通过污染水体、渗透土壤直接威胁到本地的生态环境安全与市民健康。
面对这一全新挑战,我市通过全链条监管、技术攻关、严格执法等多维举措,扎实推进ODS长效管控工作。ODS系统备案,是防范臭氧层破坏、践行生态责任的“先手棋”。近年来,我市已依托国家“消耗臭氧层物质信息管理系统”,全面升级ODS企业备案管理体系,明确要求ODS生产、使用、销售和维修等单位实现“应备尽备”。截至今年9月,全市ODS相关企业已完成备案127家。
在夯实备案管理制度的基础上,我市进一步认识到,实现臭氧层保护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创新。这也正契合今年国际保护臭氧层日“从科技到全球行动”的主题精神。面对国家要求2026年7月前全面淘汰HCFC(氢氯氟烃)发泡剂的紧迫时限,我市率先通过技术攻坚引领产业绿色转型。比如,由浙江华创碳一智造有限公司研发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喷涂聚氨酯发泡技术,为喷涂行业提供了可靠的替代方案。“如果按照15万吨喷涂材料需使用3万吨传统发泡剂来折算,应用该替代技术后可年均减排二氧化碳2100余万吨。”公司总经理相明华介绍,该技术已被列入《中国消耗臭氧层物质替代品推荐名录》,正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使用。
在执法方面,我市持续加大司法与行政联动力度,通过典型案例查处、常态化监督检查等方式,始终保持对非法生产、销售和使用ODS行为的高压态势,为全面淘汰拉起红色警戒线,确保各项管控措施落地见效。
保护臭氧层是一场关乎人类共同命运的持久战。绍兴以备案管理为基础、技术创新为突破、严格执法为保障,多管齐下筑牢臭氧层防护网。未来,将继续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推进履约工作,让“蓝色屏障”更加坚固,让生态底色更加鲜亮,为绍兴碧水蓝天撑起“保护伞”。
来源:绍兴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