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新闻

环保知识分享丨生产要安全,生产也要节能环保

发布时间:2025-09-22 点击数:0




环保科普—

绿色生产知多少


为深入宣传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贯彻落实生态环境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的《“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提升公民生态文明意识行动计划(2021-2025年)》,鼓励和支持广大市民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实践活动,提升居民生态文明意识,塑造居民绿色低碳环保行为习惯。本期科普的内容为“绿色生产”。


01

什么是绿色生产

绿色生产是指以节能、降耗、减污为目标,以管理和技术为手段,实施工业生产全过程污染控制,使污染物的产生量最少化的一种综合措施。



02

如何做到绿色生产

通过绿色生产,企业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环境影响,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绿色产品,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优质绿色产品与美好生态环境的需要。那么,一起来看看如何做到绿色生产吧!

产品绿色设计

在产品设计阶段考虑环保,减少资源消耗,提高可持续性,降低成本,减少责任风险,提高竞争力。产品设计要注重可修改性、升级性,提供减少固体废物的机会,并选择无毒、低毒、少污染的原辅材料。

生产全过程控制

采用少废、无废的生产工艺技术和高效生产设备,减少有毒有害原料的使用,控制危险因素和中间产品的产生,建立卫生规范和质量管理系统,进行必要的污染治理,实现清洁、高效的生产

材料优化管理

关注材料的再使用与可循环性,选择具有再使用与再循环性的材料,实行合理的材料闭环流动,包括原材料和产品的回收处理过程的材料流动、产品使用过程的材料流动和产品制造过程的材料流动。





学习环保政策法律,明确排放标准要求

坚持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地方行业准入条件,符合淘汰落后产能的相关要求。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即建设项目中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依法办理排污许可证,并严格按照许可内容排污。



保持生产车间环境整洁

生产工艺:采用密闭化生产工艺替代敞开式生产工艺,优先采用连续化、自动化生产工艺替代间歇式生产工艺,尽量减少物料与外界接触频率。
输送设备:采用屏蔽泵、隔膜泵、磁力泵等先进物料泵替换现有水喷射真空泵输送液态物料。对使用压缩空气、真空抽吸等方式输送易燃及有毒、有害化工物料的,应对放空尾气进行统一收集、处理。
进出料方式:优化进出料方式,如反应釜采用底部给料或使用浸入管给料,顶部添加液体采用导管贴壁给料,投料和出料均应设密封装置或设置密闭区域,不能实现密闭的应采用负压排气并收集至尾气处理系统处理。
冷凝回收:提高冷凝回收效率,溶剂在蒸馏过程中应采用多级梯度冷凝方式,优先采用螺旋缠绕管式或板式冷凝器等效率较高的换热设备。
干燥设备:采用密闭式干燥设备或闪蒸干燥机、喷雾干燥机等先进干燥设备。干燥过程中产生的挥发性溶剂需冷凝回收有效成分后接入废气处理系统,存在恶臭污染的应进行有效治理。
液体物料储存:规范液体物料储存,化学品(含油品)储罐应配备回收系统或废气收集、处理系统。挥发性酸、碱液储槽装卸过程放空尾气须采用降膜或填料塔吸收,呼吸放空尾气应采用多级水封吸收处理。
节水型生产工艺:推行节水型生产工艺,物料的洗涤优先采用逆流漂洗工艺,鼓励污水串级使用。



厂区生产环境整洁

防渗防漏:根据实际情况,生产车间地面采取相应的防渗、防漏和防腐措施,车间实施干湿分离。
厂区硬化绿化:厂区必须全面实施“两化”,即道路场地硬化、其他区域绿化。
管线设置:生产现场无跑冒滴漏现象,环境整洁、管理有序。厂区各类管线设置清晰,管道布置应明装,并沿墙或柱集中成行或列,平行架空敷设。
罐区和废物收集:罐区和一般废物收集场所的地面应作硬化、防渗处理,四周建围堰,一般废物收集场所还要采取防雨措施。



废水实现清洁处理

雨污分流:实行雨污分流,初期雨水收集池规范,满足初期雨量的容积要求。有废水产生的车间分别建立废水收集池,收集后的污水再用泵通过架空敷设的密闭管道送入本企业的废水总收集池。冷却水通过架空敷设的密闭管道循环使用,雨水收集系统采用明沟。所有沟、池采用混凝土浇筑,有防渗或防腐措施。
废水处理:根据废水处理方式的不同,企业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废水自行处理、排放的企业要建立与生产能力和污染物种类配套的废水处理设施,并确保废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能够稳定达标排放。废水接管的企业要建立与生产能力和污染物种类配套的预处理设施,预处理设施正常运行,能够稳定达到接管标准。废水委托处置的企业,要与有资质单位签订协议,审批、转移手续齐全,并建立委托处置台帐。
生活污水:具备接管条件的企业,生活污水必须接管进污水厂处理;不具备接管条件的企业,应按规定规范处理。



废气管理

    1.废气收集与输送:
    废气收集应遵循“应收尽收、分质收集”的原则,废气收集系统应根据气体性质、流量等因素综合设计,确保废气收集效果。对产生逸散粉尘或有害气体的设备,应采取密闭、隔离和负压操作措施。污染气体应尽可能利用生产设备本身的集气系统进行收集,逸散的气体采用集气(尘)罩收集时应尽可能包围或靠近污染源,减少吸气范围,便于捕集和控制污染物。废水收集系统和处理设施单元(如原水池、调节池、厌氧池、曝气池、污泥间等)产生的废气应密闭收集,并采取有效措施处理后排放。含有易挥发有机物料或异味明显的固废(危废)贮存场所需封闭设计,废气经收集处理后排放。集气(尘)罩收集的污染气体应通过管道输送至净化装置,管道布置应结合生产工艺,力求简单、紧凑、管线短、占地空间少。
    2.废气治理:
    各生产企业应根据废气的产生量、污染物的组分和性质、温度、压力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后选择成熟可靠的废气治理工艺路线。对于高浓度有机废气,应先采用冷凝(深冷)回收技术、变压吸附回收技术等对废气中的有机化合物回收利用,然后辅助以其他治理技术实现达标排放。对于中等浓度有机废气,应采用吸附技术回收有机溶剂或热力焚烧技术净化后达标排放。对于低浓度有机废气,有回收价值时,应采用吸附技术;无回收价值时,宜采用吸附浓缩燃烧技术、蓄热式热力焚烧技术、生物净化技术或等离子等技术。恶臭气体可采用微生物净化技术、低温等离子技术、吸附或吸收技术、热力焚烧技术等净化后达标排放,同时确保不对周边敏感保护目标产生影响。连续生产的化工企业原则上应对可燃性有机废气采取回收利用或焚烧方式处理,间歇生产的化工企业宜采用焚烧、吸附或组合工艺处理。粉尘类废气应采用布袋除尘、静电除尘或以布袋除尘为核心的组合工艺处理。工业锅炉和工业炉窑废气优先采取清洁能源和高效净化工艺,并满足主要污染物减排要求。



    噪声管理

    企业尽可能选用振动小、噪声低的设备,噪声排放要符合《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348-2008)要求。



    环境应急管理

    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系:设立环境应急管理机构,建立环境应急管理制度,落实环境应急管理人员。
    编制应急预案:编制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委托专业技术服务机构编制预案,并在完成内部评估和外部评估的基础上及时报环保部门。
    环境安全达标建设:较大以上环境风险企业要开展环境安全达标建设工作。
    落实环境风险防范措施:规范建设环境风险防范设施,包括事故应急池、初期雨水收集池、生产废水总排口关闭闸阀、雨水排口关闭闸阀和危化品储罐围堰等应急设施,确保一旦发生安全生产事件,生产废水、消防水等不出厂区范围,不污染外环境。
    设立环境应急物资库房:应急预案中明确的应急物资和装备必须配备到位,并设置专门的库房,同时建立物资库管理制度。
    职工培训演练:定期开展职工培训演练,每年至少组织开展一次环境应急知识培训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并将相关的台账资料和档案材料进行规范存档。





    扫码关注

    400-822-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