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新闻

2025 环保新政深度解读:从协同治理到监测规范的全维度升级

发布时间:2025-11-03 点击数:12

2025 年作为 双碳目标推进的关键节点,生态环境领域政策体系持续完善,从顶层设计到技术标准均实现重要突破。尤其是在减污降碳协同、固体废物治理、监测数据规范等核心领域,一系列新规的出台为环保工作提供了明确指引。本文结合生态环境部、工信部等多部门最新政策,梳理关键要点与实践影响,助力行业从业者精准把握政策方向。

一、顶层设计突破:减污降碳协同进入 一体化新阶段

2025 年环保政策的核心亮点在于 协同增效机制的全面落地,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为代表的顶层文件,确立了生态环境多目标治理的新框架。

1. 政策核心要义

• 四维协同原则:明确 目标协同、区域协同、领域协同、监管协同四大原则,要求统筹碳达峰碳中和与环境保护相关工作,增强生态环境政策与能源产业政策的适配性。例如,通过碳达峰行动深化大气污染治理,以水污染防治助推产业低碳转型。

• 双阶段目标:到 2025 年,重点区域、重点领域结构优化取得明显成效,形成可复制的协同治理经验;到 2030 年,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碳达峰与空气质量改善协同成效显著,水、土壤、固废等领域协同治理水平大幅提升。

• 固废协同抓手:将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纳入协同控制核心任务,提出 2025 年新增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率达 60% 的硬性指标,同时针对性推进退役动力电池、光伏组件等新型废弃物的回收利用体系建设。

2. 实践影响

对企业而言,新规打破了 减污降碳的割裂管理模式。以钢铁、水泥行业为例,纳入全国碳市场后,企业需同步核算污染物排放与碳足迹,通过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原料替代等措施实现 一策双效”—— 既降低污染排放强度,又减少碳配额消耗。

二、固废治理新规密集出台:从标准完善到全链条管控

固体废物治理是 2025 年环保政策的重点发力领域,从鉴别标准到利用规范、从园区治理到城市应用,形成了全维度政策矩阵。

1. 核心政策与关键要求

 

政策名称

发布部门

核心要点

实施影响

《国家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先进适用工艺技术设备目录(2025 年版)》

工信部、发改委、生态环境部

收录煤矸石、尾矿等大宗固废及退役光伏组件、废旧动力电池处理技术装备,引导行业高值化利用

企业可依托目录选择合规技术,享受政策扶持

《固体废物鉴别标准 通则》

生态环境部

明确副产物、利用产物的鉴别方法,界定不作为固体废物管理的物质范围

解决固废与再生资源的界定争议,规范资源化利用流程

《磷石膏利用和无害化贮存污染控制技术规范》

生态环境部

规定磷石膏利用的污染控制要求,强化贮存场地防渗与监测

为磷石膏在建材、交通领域应用提供技术依据

《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建筑垃圾治理的意见》

住房城乡建设部

建立 源头减量 - 分类处理 - 资源化利用全链条体系,设定 2027 年地级及以上城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超 50% 的目标

推动建筑垃圾在绿色建筑、路基材料等领域的规模化应用

2. 新型固废治理突破

针对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带来的新型废弃物问题,政策形成专项应对机制:一方面加快制定退役光伏组件精细化拆解、风机叶片资源化利用标准;另一方面完善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体系,甚至延伸至电动自行车废锂离子蓄电池的回收规范,填补了此前的标准空白。

三、监测技术标准升级:数据 准度效率双提升

监测数据是环保决策的核心依据,2025 年多项监测标准的更新,直指 数据可靠、传输规范、分析精准的核心需求。

1. 关键技术标准解读

• 《污染物自动监测监控系统数据传输技术要求》(HJ 212-2025:作为自动监测领域的基础标准,新规统一了水、气、固废等多领域监测数据的传输协议与格式要求,明确数据实时上传、异常预警、溯源核查的技术规范,自 2026 1 1 日起实施。这意味着企业自动监测设备需完成升级改造,确保数据从采集到上传的全流程合规。

• 《环境空气和废气 臭气的测定 动态稀释嗅辨法》(HJ 1416-2025:创新臭气监测技术路径,通过动态稀释法提高低浓度臭气检测的准确性,解决了传统方法易受环境干扰的问题,为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厂等恶臭污染治理提供精准数据支撑。

2. 监测管理配套政策

与技术标准相呼应,《排污许可管理办法(2024 年版)》进一步强化了监测数据的法律效力,要求重点排污单位需按照标准安装自动监测设备,并与生态环境部门监控平台联网,数据异常时需在 24 小时内提交核查报告。这一要求与碳市场监测核算机制形成联动,例如钢铁企业的碳排放数据需与污染物监测数据交叉核验,确保数据真实性。

四、碳市场扩容:高耗能行业纳入带来的治理新要求

2025 年全国碳市场建设迎来重要扩容,政策体系持续完善,与环保治理形成深度衔接。

1. 核心政策动向

• 行业覆盖扩大:《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工作方案》正式将三大高耗能行业纳入碳市场,加上此前的发电行业,覆盖范围实现关键拓展,直接影响超 8000 家重点企业。

• 协同管控机制:《关于做好 2025 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有关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将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污染物减排成效作为企业碳配额核算的参考因子,鼓励企业通过固废资源化利用降低碳排放强度。

2. 企业应对重点

纳入碳市场的企业需建立 - 协同监测体系:一方面按照《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试行)》规范碳排放数据核算;另一方面需同步监测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通过工艺优化实现 减污降碳双重效益。例如,水泥企业可通过利用粉煤灰替代石灰石原料,既减少固废填埋量,又降低生产环节碳排放。

政策学习小贴士

1. 权威获取渠道:生态环境部官网 政策文件栏目(https://www.mee.gov.cn/xxgk2018/xxgk/xxgk03/)可查询所有现行环保政策原文,建议重点关注 应对气候变化”“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板块。

2. 标准更新跟踪:国家生态环境标准网会实时发布最新技术标准,企业可定期核查自动监测、固废处理等相关设备是否符合 HJ 212-2025 等新标准要求。

3. 区域试点借鉴无废城市建设、零碳园区试点等先行实践已形成典型经验,可通过生态环境部案例库学习固废协同处置、监测数据应用等实操方法。

2025 年环保新政的密集出台,标志着我国生态环境治理已从 单点突破转向 系统治理。无论是企业从业者还是环保工作者,唯有精准把握政策核心要求,将协同理念、标准规范融入日常工作,才能在绿色发展进程中抢占先机。后续我们将持续追踪政策落地动态,带来更多实操性解读。


扫码关注

400-822-0605